本报讯 近日,湖北·武汉首届汉口精武鸭脖文化节在汉举行。武汉鸭脖子闻名全国,“精武”品牌却被外地商家抢注。武汉市拟注册“武汉精武路”集体商标,推进“亿只鸭工程”。
据悉,武汉鸭脖近些年来成为全国颇具知名度的地方特色小吃,但“精武”鸭脖商标并不为武汉所有。早在1998年,天津一家公司就申请注册了“精武”商标。随着精武鸭脖名气越来越大,从2007年起,武汉、天津两地围绕精武商标展开了各自的“维权”活动(本报于2009年7月31日5版进行报道)。
据武汉市食品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,武汉现有14家企业生产真空包装的精武路系列鸭产品,年产值约3.8亿元,并逐步形成了“汉口精武”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。在湖北省及全国各地,约有8000家左右的专卖店或经营点在销售武汉精武系列产品,年产值已达65亿元。
有关专家表示,外地商家抢注“精武”商标,给武汉精武路的鸭脖商标注册造成困难,目前武汉精武鸭脖协会已申请注册集体商标,鼓励武汉精武路鸭脖“抱团出击”,壮大品牌力量。
来源: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-11-18